砥砺二十载 创新向未来——恒光新材料(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年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07-03 来源:中化新网 浏览:198 次
在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恒光新材料(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光新材”)是一家凭借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迅速成长的典型代表企业。
2005年,恒光新材从苏州创业起步,以二十年如一日的创新坚守,走出了一条从初创小厂房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跨越式发展之路,迅速成长为国内聚氨酯催化剂领域的领军者。如今,恒光新材已成长为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年产值超50亿元的聚氨酯新材料集团,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高铁、汽车、建筑等高附加值行业,并远销欧美、东南亚及非洲市场。
创业维艰:在初创小厂房中点燃创新火种
2005年的春天,在苏州蠡口一个不起眼的车库里,恒光新材创始人李光带领着最初的创业团队,用两个简易大缸开始了胺类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当时,整个厂房面积仅130平方米,启动资金只有1.7万元。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恒光新材服务了首批客户乐贝帝和创漫雅,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李光至今感慨万千:“那时候我们白天做实验,晚上讨论工艺改进,常常工作到凌晨。”正是这种不畏艰难、专注技术的精神,让这家小微企业逐渐在聚氨酯助剂领域站稳脚跟。
2011年,公司迎来首个重大技术突破。研发团队在李光的带领下,历时三年,投入700余万元研发资金,经过1400多次反复试验,终于攻克了“锡锭直接合成辛酸亚锡”的一步法新工艺。这项创新技术不仅确保了产品的高纯度和质量稳定性,金属残留量控制在10ppm以下,更通过工艺流程革新,使原料利用率提升10%以上,综合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快速成长:从技术突破到市场开拓
2014年是恒光新材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公司自主研发的辛酸亚锡产品首次实现出口,标志着国际市场大门的开启。同年,苏州市恒光大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5年,恒光新材首次亮相广州聚氨酯展会,其创新的胺类催化剂产品迅速获得业内关注。CS-90、SMP、9727等40余种催化剂产品成为市场热销产品,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随着南通通州湾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实现了从实验室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跨越。
这一时期,公司的技术创新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2015年成功研发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和改性MDI,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2018年推出的海绵助剂系列产品,包括除味剂、弹力剂、抗烧心剂等,迅速占领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同年10月,公司在越南设立办事处,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
规模扩张: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2019年起,恒光新材进入规模快速扩张时期。这一年,公司在俄罗斯设立办事处,同时成立安徽恒光聚氨酯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北恒光大聚氨酯材料有限公司,全国化布局初具雏形。
2020年,安徽恒光启动聚氨酯高新材料及原料生产项目;2021年,双吗啉基二乙基醚生产项目上马;同年,杭州恒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和南通恒嘉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相继成立,标志着公司向研发端和终端制品领域延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23日,恒光新材正式启动IPO上市辅导,企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在技术创新方面,这一时期恒光新材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自主研发的双吗啉基二乙基醚(DMDEE)生产工艺,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特种胺催化剂领域的技术垄断;创新的多联产工艺实现了PC9、PC77、DMAPA、TMPDA等多种产品的联产,具有原料成本低、工艺绿色环保等显著优势。
创新引领: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2023年以来,恒光新材进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安徽恒光二厂年产3.2万吨特种胺和1.8万吨有机锡项目启动建设,河北恒光大异辛酸项目建成投产。2024年河北二期项目启动。同年,恒光新材应用中心成立,与恒海研究院形成“研发—应用—生产”的完整创新闭环。
恒光新材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所有产品均符合欧盟REACH法规,40%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通过工艺创新,单位产品能耗降低25%,年碳减排量达1.2万吨。公司采用DCS控制系统,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95%,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变。
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攻克了海绵制品在拉力、气味等领域的技术难题,配备了国际先进的发泡实验设备,大大加快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公司研发的新一代辛酸亚锡(HGDT-9)催化剂实现0.5秒级快速响应,使聚氨酯生产能效提升35%;环保型硫醇锡热稳定剂的热稳定时间突破60分钟,有力推动了PVC行业的无铅化进程。
在环保技术方面,公司创新开发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苯乙烯-马来酸酐耐热温度提升50℃,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纳米氧化锡技术应用于新能源电池,使电池循环寿命提升30%以上。这些创新不仅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
安徽基地:中国新材料产业的标杆
安徽恒光聚氨酯材料有限公司的建设发展,是恒光新材二十年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个总投资超9亿元、占地230亩的现代化新材料产业基地,采用“两期联动、梯次发展”的战略布局。其中,一厂项目于2022年底投产,投资3亿元,建成2.8万吨/年产能,成功实现5大类100余个牌号产品的国产化替代。二厂项目于2025年6月起陆续投产,投资6亿元,将新增5万吨/年产能,重点突破高端催化剂、环保助剂等“卡脖子”材料。预计项目年产值将突破30亿元,成为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聚氨酯新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在技术创新方面,安徽基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特胺类材料技术平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DMAEE、DMDEE等高效催化剂体系;绿色锡化学技术体系研制的新一代辛酸亚锡催化剂,助力聚氨酯生产能效提升35%;建成行业领先的800吨/天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回用率90%以上。
展望未来:向世界级企业迈进
站在成立二十年的新起点上,恒光新材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公司将以河北、安徽、江苏三大基地为支点,持续深化“技术引领、产能协同、市场辐射”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在聚氨酯助剂领域,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替代;在特种胺催化剂领域,力争市场份额达到全球前三;在新材料应用领域,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高端市场。
“二十年来,恒光新材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化工厂,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团。”李光董事长表示。
从白手创业到跨国经营,从技术追随到标准制定,恒光新材的二十年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并逐步领跑的跨越。面向未来,这家以创新为基因的企业,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国际一流化工新材料企业”的愿景阔步前行,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加微信号:pujyt1688 邀您进【微信群、领电子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