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先森 发泡师

关注【抖音号】:pu16888,看视频、技术直播
首页 帖子 回复 博文 资料 发布

[转载]知识点 | 聚醚多元醇的特性、作用及相关工艺控制要点[荐]

发布:谭维平  (营长)   2025/11/1 8:42:14

浏览:81 次 评论:0 次 被点赞:10举报

第十八届软泡(模塑班、块泡班)技术培训班


从技术角度详细介绍聚醚多元醇的特性、作用及相关工艺控制要点:


聚醚多元醇的化学结构与分类

聚醚多元醇是主链含醚键(-O-)、端基为羟基(-OH)的聚合物或齐聚物,主要由环氧丙烷(PO)、环氧乙烷(EO)等氧化烯烃与起始剂(如丙二醇、甘油)在碱性催化剂(如KOH)作用下开环聚合而成。根据起始剂官能度不同,可分为:

二官能度聚醚(如PPG-2000):用于软质泡沫,赋予高弹性和低硬度。

三官能度及以上聚醚(如甘油为起始剂):用于高交联密度泡沫,提升硬度和压缩强度。


生产工艺与质量控制

合成工艺

起始剂与催化剂(如KOH)在80-100℃真空脱水后,加入环氧丙烷进行聚合反应,温度控制在90-120℃,压力0.07-0.35 MPa。反应完成后经中和、过滤、脱单体等步骤精制得到成品。


分子量调控

通过调整环氧丙烷与起始剂的比例,控制羟值(28-110 mg KOH/g)及当量值(分子量/官能度),直接影响泡沫的软硬度与交联密度。


关键质量指标

羟值:决定与异氰酸酯(如TDI)的反应活性,羟值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泡沫硬度增大。

水分含量:需低于0.03%,否则会与异氰酸酯副产CO?,导致泡孔粗大甚至开裂。

黏度与密度:25℃下黏度通常为2500-3500 mPa·s,密度约1.07 g/cm3,影响原料混合均匀性及发泡流动性。


在发泡中的作用与技术适配性

骨架构建与性能调控

聚醚多元醇与异氰酸酯(TDI/MDI)反应生成聚氨酯主链,形成泡沫的弹性网络。分子量越大,泡沫拉伸强度与回弹性越高,但反应活性下降。


官能度影响:官能度增加(如三官能度聚醚)可提升交联密度,改善压缩模量,但会降低伸长率。


与发泡体系的协同性

水作为发泡剂:每100份聚醚多元醇中水用量超过4.5份时,需配合真空发泡技术(如-30%大气压)以降低密度至16-24 kg/m3,并延长凝固时间防止自燃。


专用聚醚开发:如意大利Enichem的Tercaflex 9912系列,通过高相对分子质量(>3000)设计,耐受高水量(5-5.3份)下的剧烈放热,避免泡沫中心温度超过170℃临界值。


特殊改性品种:接枝聚醚多元醇(POP)

为提升泡沫承载能力与开孔率,常引入接枝聚醚多元醇(如POP-36),通过丙烯腈/苯乙烯接枝改性:

作用机理:刚性链段增强泡沫压缩负荷,降低收缩风险,用量通常低于60%。

性能参数:羟值28-36 mg KOH/g,黏度较低(约2000 mPa·s),适用于高回弹海绵及汽车座椅。


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杂质控制:低沸物(如未反应的环氧丙烷)、醛类及碱金属离子会加速副反应,导致局部过热、黄变甚至自燃。

温度匹配:原料温度需稳定在20-30℃,过高会加速凝胶化,过低则发泡不完全;模具温度控制在40-45℃,以平衡表皮厚度与芯部熟化。

配比优化:典型配方中,聚醚多元醇(白料)与异氰酸酯(黑料)的配比为100:145(质量比),结合环戊烷发泡剂(13份)实现低密度与高隔热性。


前沿发展方向

生物基聚醚:采用可再生资源(如植物油)替代石油基原料,减少碳足迹。

功能化改性:引入阻燃、抗静电基团,拓展其在电子封装、航空领域的应用

综上,聚醚多元醇作为聚氨酯海绵的“骨架材料”,其分子设计与工艺适配是发泡技术的关键。通过精准控制羟值、官能度及杂质含量,结合真空发泡、强制冷却等工艺,可生产出兼具轻质、高弹与安全性的优质海绵产品。


加微信号:pujyt158 邀您进【微信群、领电子书】


0条评论,点击查看

评论

微信一键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

主页 导航 发布 搜索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