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71867 普工

关注【抖音号】:huarenpu168,看视频、技术直播
首页 帖子 回复 博文 资料 发布

[原创]海绵发泡过程中如何添加去味剂来减轻慢回弹等异味

发布:聚氨酯助手  (班长)   2025/7/3 11:17:06

浏览:198 次 评论:0 次 被点赞:9

第十届中国(济南)软泡实战技术交流年会


海绵发泡过程中如何添加去味剂来减轻慢回弹发泡之后产生的异味


在慢回弹海绵发泡过程中科学添加去味剂,需结合化学中和、物理包覆、生物降解三重机制,并精确控制添加时机与配比。以下是具体操作方案及原理:


一、去味剂类型与作用机理

类型

代表物质

作用原理

适用阶段

胺类捕捉剂

改性环糊精、天冬氨酸酯

与游离胺(异味主因)形成稳定络合物,阻断挥发

主链扩展期

醛酮吸附剂

纳米多孔二氧化硅/分子筛

比表面积>800㎡/g,吸附羰基化合物(甲醛、乙醛)

发泡中期

酯化催化剂

有机锌复合物(如乙酰丙酮锌)

催化残留异氰酸酯与羟基反应,减少游离-NCO基团

熟化阶段

微胶囊生物酶

脂环酶+脂肪酶双菌种

包埋于壁材(明胶-阿拉伯胶),缓慢释放降解硫醚类物质

预混阶段


二、关键添加节点与工艺控制

1. 预混阶段(多元醇组分)

添加物:微胶囊生物酶 + 改性环糊精(粒径≤5μm)

比例去味剂总量 = 多元醇质量 × (0.8%~1.2%)
(生物酶:环糊精 = 3:7)

工艺要求
搅拌速度 1200rpm,温度<45℃,避免破囊

2. 发泡中期(发泡剂混合后)

添加物: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经硅烷偶联剂改性)

比例
二氧化硅 = 体系总质量 × 0.3%

分散方法
通过高压注料枪(压力8MPa)雾化喷入,确保纳米颗粒均匀分散

3. 熟化阶段(凝胶后)

添加物:有机锌复合物溶液(溶剂为DPG)

比例
锌催化剂 = 海绵质量 × 200-300ppm

操作
用辊涂机均匀喷涂在海绵切割面,渗透深度>5mm


三、协同增效技术

分子筛载药系统
将香茅醛/茶树精油负载于4?分子筛(负载率15%),在发泡时加入:

控释温度:50℃以上缓慢释放

添加量:0.5kg/立方米海绵

 


四、工艺参数优化

参数

常规工艺

除味优化工艺

作用

发泡温度

25-28℃

22-24℃

降低副反应产气量

熟化湿度

40-50% RH

60-70% RH

促进生物酶活性

熟化时间

24h

36-48h

充分降解小分子

脱模切割温度

45℃

35℃

减少切割面异味逸散


五、成本与效果对比

方案

添加剂成本增加

TVOC下降率

回弹损失率

常规生产

-

0%

0%

单一胺捕捉剂

+6%

45%

≤2%

本方案(三重协同)

+9%

78%-85%

≤1.5%

TVOC≤0.4mg/m3为合格


六、常见误区警示

禁用碱性除味剂(如小苏打):

会催化残留异氰酸酯水解,释放CO?导致海绵塌泡

避免高温添加香精

60℃时酯类香料会分解产生醛类副产物

慎用氧化锌类物质

锌离子可能毒化胺催化剂,延长固化时间30%以上


七、工业化实施流程

预混多元醇

加入微胶囊生物酶+改性环糊精

发泡机混合发泡剂/异氰酸酯

发泡中期喷入纳米二氧化硅

注入模具凝胶

35℃下切割喷涂有机锌

70%RH熟化36h

成品检测包装

实施本方案可使海绵出厂异味等级从≥4级(明显不适) 降至≤1.5级(轻微可接受),同时保证回弹性能符合ISO 3386标准。建议配合GC-MS分析针对性调整去味剂配比,从源头上实现绿色生产。



加微信号:pujyt1688 邀您进【微信群、领电子书】


0条评论,点击查看

评论

微信一键登录 手机快速注册

主页 导航 发布 搜索 用户